发布日期:2025-04-12
当小米SU7事故的残骸照片在社交平台刷屏时,舆论场瞬间分裂为两个阵营:一边是痛心疾首的"讨伐者",将雷军定性为"刽子手";另一边是理性克制的"等待派",呼吁让调查结论先行。这场裹挟着流量狂欢的舆论审判,暴露出数字时代公众情绪与事实真相之间的巨大鸿沟。在按下发送键前,或许我们该先完成这场自我质询。 一、我们是否混淆了品牌人格化与产品责任? 雷军与小米汽车的深度绑定,堪称商业史上的奇观。从直播驾驶SU7通勤,到亲自讲解车内杯架设计,这位企业家将互联网时代的"粉丝经济"移植到汽车行业,让买车行为演变...